在工业生产场景,安全鞋难免遭遇重物碾压——比如掉落的钢管、侧翻的小推车,若保护包头耐不住压力,足部安全将直接受到威胁。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,纺检通过严谨的耐压力性测试,判断安全鞋能否撑起“足部抗压屏障”。今天就带大家拆解这项关乎生产安全的测试细节。
一、测试核心:能模拟“重物碾压”的专业设备
- 压力测试机:“重量级施压者”
- 夹持装置:固定鞋子的“精准定位器”
- 塑性黏土圆柱体:记录受压变形的“压力试纸”
- 千分表:形变量的精准测量工具
二、测试流程:复刻“重物碾压”的全场景
第一步:确定测试轴线
将安全鞋放在水平面上,用垂直面贴合外底边缘找到足尖点和后跟点,连接两点的直线就是测试轴线——这条线对应脚趾最前端的核心受力区,确保压力直击“最该保护的位置”。
第二步:制备试样
从安全鞋距保护包头后边缘30±3mm处切割鞋头,保留保护包头区域的鞋帮和衬里(不拆除核心防护结构);若鞋内有活动鞋垫,需保持原位。这样处理既能排除鞋帮等非防护部件的干扰,又能保留保护包头的原始受力状态,让测试结果更贴合实际使用场景。
第三步:施压测试
- 黏土放置:将塑性黏土圆柱体沿测试轴线放入鞋头内部末端,精准对齐压力作用点。
- 对齐定位:把固定好鞋子的夹持装置放在压力测试机的上下压板之间,调整位置让测试轴线中点与压板中心点对齐——避免“一边受力多、一边受力少”的情况。
- 缓慢施压:启动设备,以5±2mm/min的速度加压,直至达到规定压力值:根据场景需求,可选15±0.15kN(相当于1.5吨重物的压力,适用于重型作业场景)或10±0.1kN(相当于1吨重物的压力,适用于轻型作业场景)。
- 卸力测量:达到规定压力后卸力,取出黏土圆柱体,用千分表测量其最低高度(即压缩后间距);同时目测检查保护包头是否出现透光裂缝——哪怕微小裂缝,都可能导致压力下防护失效。
图 耐压力测试原理示例
1——上压板;2——塑性黏土圆柱体;3——加持装置;4——下压板
三、结果判定:两个关键指标定“合格”
耐压力性测试的结果判定,核心看“变形量”和“完整性 两个维度:
- 压缩后间距:黏土受压后的高度越小,说明保护包头变形越小,抗压缩能力越强。比如15kN压力下,若黏土压缩后间距仍能保持在10mm以上(具体合格值需结合产品标准),说明保护包头能有效缓冲压力,避免脚趾受压。
- 保护包头完整性:测试后必须无任何透光裂缝。若出现裂缝,哪怕肉眼难辨的细缝,也判定为不合格——因为裂缝会导致压力直接传导到脚趾,失去防护意义。
第三方检测:让每双安全鞋“经得起重压”
纺检作为独立于生产方和使用方的第三方检测机构,我们的测试全程“不偏不倚”:设备定期校准、测试流程标准化,确保每一组数据都真实反映安全鞋的耐压力性能。
如果您是安全鞋生产企业需要品质验证,欢迎联系我们。安全鞋的耐压力,是足部安全的重要防线——专业检测,让每一步都踩得更安心。
联系我们:
青岛纺检 生活杂货
冯雅宁
电话 132100323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