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工业车间、建筑工地、物流仓库等作业场景中,防护用鞋是劳动者脚部的“第一道防线”。面对地面可能存在的铁钉、金属碎片、尖锐石块等隐患,鞋底的抗刺穿性能直接关系到职业安全。
一、测试设备:防护性能的“专业考核站”
测试设备如同为防护用鞋量身打造的“压力试炼场”,核心由两部分构成:
1、带测试钉的压板:模拟作业场景中尖锐物体的冲击,通过机械传动向鞋底施加压力。
2、带开口的平行底板:底板中央设有直径25mm的开口,其轴线与测试钉精准对齐,确保测试钉垂直、稳定地刺向鞋底,还原实际接触尖锐物时的受力状态。
设备的压力测量上限2000N(约200公斤重物的压力),远超日常场景需求,专为防护用鞋需抵御的高强度刺穿风险设计。
二、测试钉:复刻作业场景的“尖锐模拟体”
测试钉是模拟作业环境中危险尖锐物的“标准参照”,其参数严格匹配防护用鞋的防护需求:
尺寸精度:直径控制在(4.50±0.05)mm,尖端采用截平设计,精准复刻铁钉、钢钎等常见作业尖锐物的形态。
硬度要求:尖端硬度不低于60HRC,确保在测试中不会因鞋底材质(如钢板、凯夫拉纤维层)的反作用力而变形,保证刺穿过程的真实性。
定期校准:测试钉需按标准频次检查尺寸与形态,一旦偏离规定的参数立即更换,避免因工具误差导致防护性能误判。
三、测试步骤:贴合作业需求的“全方位试炼”
测试过程模拟劳动者行走、踩踏时的受力场景,覆盖防护用鞋的关键防护区域。
1、试样固定:将鞋底平稳放置于平行底板上,确保测试钉能精准作用于鞋底的防护关键区(如前掌、后跟等易接触尖锐物的部位)。
2、匀速施压:测试钉以(10±3)mm/min的速度垂直刺入鞋底,模拟了人行走时脚部接触尖锐物的自然过程,避免因速度过快导致测试结果失真。
3、多点测试:在鞋底选取4个代表性测试点,覆盖不同受力区域:至少1个点位于后跟区域(承重核心区);任意两点间距≥30mm,避免前次测试对后续结果产生影响;测试点距内底边缘≥10mm,确保为有效防护区域;带花纹的鞋底需在花纹间隙测试,贴合实际踩踏时的接触状态;2个点需距楦底边缘对应曲线10mm-15mm(鞋头、鞋侧等易被忽略的防护盲区)。
最终取4个点的最小抗刺穿力作为结果——这个数值直接反映防护用鞋在最薄弱部位的防护能力,是判断其是否能应对作业场景风险的核心指标。
四、标准与意义:职业安全的“硬性门槛”
对防护用鞋生产企业而言,通过测试可验证产品是否符合职业安全标准,为产品准入市场提供依据;对企业采购方和劳动者来说,参考检测报告能确保选用的防护用鞋真正具备“防刺穿”能力,降低工伤风险。
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,我们始终以中立、专业的态度开展测试,为防护用鞋的质量把关。如果您是防护用鞋生产企业需要合规检测,或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想了解产品防护性能,欢迎联系我们。专业检测数据,让每一双防护用鞋都成为劳动者脚下的“安全铠甲”。